飞石(1 / 1)

黑幕之门2 苏与雨 2238 字 1个月前

第二日,李秋如约而来,和祁思夜一样,他的陆行器被直接移送至地底。鉴于他的陆行器中保存了位移信息,徐中尉将其封存了起来。

稍后会有人专门对这些外来器械作“净化”处理,这也是基地基础保密条约的一部分。

这个世界的发展总是太快了,即便最先进的阻隔设施也总会有落后的时候,这样做,只能让基地晚一点暴露出来。

正式的行动前训练即刻展开。

在一处演播室中,三十人列座其中。矩形阵列的座位三人一排,相互之间靠的很近。在最前头是的徐中尉以及他的副手,这是一个蓄着半指长胡须的中年军官,随身带着一把枪,但只露出前柄在他的腰间。

在厅房最前,是一块立体演播屏幕。徐中尉坐在正中间下方,在他的操作下,一段视频被呈现了出来。

这段视频被提前处理过,已经做好了各种标注,包括人物信息,实时的环境信息。

表现在视频中,就是可以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有重力变化,健康指数,骨骼网络,体液流纹。而在空中,不同的压力区分别呈现以不同的颜色,用标识符号来区分不同的主要成分,用交换网格来表示交互反应。

立体呈现装置会根据人眼聚焦点和瞳孔缩放实时演算出适应每一个人的不同观察点和细节,并显像出来。现在,这项技术已经不需要关联眼镜的支持,在座的队员可以直接观察到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不一定是画面,也可能是数据。

“我是徐威,基地的总指挥。诸位来到这里之前,都有相关的负责人向你们介绍过情况,多的我便不说。关于那件事情的后续,也就是接下来的内容。”徐威站了起来,面向众人,随之寒暄了几句,表示感谢,接着才开始呈现后面的内容。

画面中,也就是在距离雨国地表近百万千米的大气里的空洞处,三架大型深航机正平稳的悬停着,此时距离发现“桥”已经过去十五分钟。

十三名水员身着深航服,顺着从深航机摆出的救援绳依次向下攀爬。在他们的正下方,是“桥”所在的位置。它的宽度和潜航机相当,而因其向斜上方的云雾中延伸,所以不知其长度。

待水员垂落至稍近处,才能看清,这座“桥”并非是浑然一体,而是由致密的大小不一的,已经显像为白色的块状物体组成,块与块之间相隔半厘到一厘不等,空隙处没有任何连接结构。

水员们惊讶于这种构造方式,猜测它们依靠磁力或引力相互链接。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不管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块状物体链接到一起,这力量的形状便就是“桥”的形状。

一个看不见的区域在这些物质的簇拥下显形了,如果挖去这些物质,就像在地下刨去泥土,挖取一条隧道那样。那么最后,这座“桥”会变成一条状态稳定,位于雨国上方,在气层里延伸极远的通道。

本没有人知道通道的尽头在哪里。

但雨国的天窟神话曾提及天幕被撕裂了一个缺口,位置吻合,信息没有矛盾,看起来如此完美。

此时,人们尽皆产生了不同的联想。

徐威没有在这个时候出来解释,而李秋则坐在他的身旁,两人有过几次小声的言语交流。

他们的上半身被遮盖在绚烂的立体显示影像之下,便也看不见他们的神情。

在水员们第一次隔着防深航服触摸这些块状物体之前,他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飞石”。

他们给该物体测量温度时,温度检控仪器失去了往常的精准度,指数在大气温度上上下摇摆着,最终也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在屏幕上,还额外显示了重力标尺,单个飞石的重力受到紫星和通道引力的共同影响。

“桥”附近,压力监测显示0.6,这里比地面更轻盈。

进行完一番简易的判断后,水员中有人率先触摸了飞石。

在那一刻,当水员们看到飞石白璧无瑕,不染一尘的外表时,属于他们的对美好的感受在此刻飞快的膨胀了起来,在不曾察觉时,消退了理智。

触摸这个行为本身很危险,对于未知的东西首先应该做的是在安全范围内详尽了解,特别是,仪器也不太灵活的时候。

飞石本身的确没有危险,但事后证明,飞石相互靠近,共同构筑成桥体,触摸飞石后,打破了它们相互作用的平衡。

在他们触摸后,第一感受是其具有光滑的表面,然后是轻盈坚硬。他们的直觉告诉他们这些石头在地面世界是稀有甚至是缺失的。不论这种东西的作用如何,飞石作为材料本身也足以开辟出一个行业。

面对着偶然发现的自然宝藏,没有人可以承受住随意取用的诱惑。水员们收集了大量的飞石,然后把这些成块的飞石集中在深航器的主舱中。

相互堆叠之下,这些奇异的石头发生了奇妙的变化,而变化实况如何,舱内录像并未记录下来。当舱外桥体失去平衡后,那些原本汇聚起来的飞石开始逐渐消退,看起来就像是升华反应,组成飞石的物质变成了更微小的颗粒融入了空气中。

实际上,那些物质是消失了。

水员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侦测飞石进行了何种物理变化,甚至这座桥消失的速度超过了多数人的反应速度,在半秒的时间里,悬浮在云气中的桥就已经无影无踪。

盯着怀抱中的飞石,再转头看看桥体原本存在的地方,水员们陷入了诧异。

在这短暂的诧异后,有人意识到,是桥体控制了压力,稳定了局部环境。一名水员注意到他右臂防护服的压力指示器上的数字在极速攀升,迅速超过了标准刻度。他绷紧的神经促使他没有过多思考,当即呼喊道:“快离开!”

当他的呼喊声发出后的半秒,此时声音恰好能够传输到录取此段影像的记录位置。摄像机记录到的最后的影像是:十二名在外部作业的水员们在顷刻间,像一个个过分充盈的气球,在被刺破后扭作头大的一团,远处的另一架深航机混合着流淌的紫烟在空中化成了一道铁水淌了下去。

影像结束,在众人欲要提出问题之前,徐威才率先说道:

“我们找到了坠落的飞石,即使经历了爆炸和铁水的流淌,这些石头依然洁白。我们知道这种物质将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极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一刻也不停的研究它,直到现在,也无法解释出它由何种粒子构成,或者,我们该单独给它一个类别,这是超越我们理解的东西。我们猜测,它绝不是自然形成,我们所知的自然界无法产生这样的东西,它源自于文明产物,而它,可能是组成天幕的基本单位。”

在屏幕上呈现的,是已知的飞石特性:

1.飞石之间存在聚集半径,在聚集半径内可以自行融合。不同大小的飞石聚集半径不同。

2.飞石的属性稳定。

3.飞石所受重力随着聚集状态而变化,这与位置和聚集密度有关。

注:飞石通过特殊排布可实现极大的反重力,这是新型深航器的动力原理。

“此次任务的目标就是通过新型深航机试验是否存在特殊的低压通道,并在后续行动中探测天幕,也就是紫星壁的存在。”

祁思夜在早先就从李秋那里听到了一个大概,但是在这里对于雨国的目的又有一个更为详细的了解。他用余光扫了一眼李秋,发现这个中年男人坐在自己前面和徐威靠的很近,尽管早就知道他和雨国关系匪浅,却没有想到已经匪浅到如此程度。

祁思夜想到了昨日看到的纵部联盟标语,便也给两人划分了势力。假以雨国为主体,玉诞作为另一方,徐威和李秋则各在一边,那么那个联盟是否也有个代表在会场之中,只是怎么看副官也都只是徐威的下属而已。

上次航天部的会议内容李秋告知过祁思夜,按理来说,在座众人应该有不少都来自于其他国家,何至于只有李秋一人和雨国方面的长官坐在前方。

在祁思夜思考之时,徐威接着讲述了任务的相关事宜。

“本次由于有不少远道而来的朋友,所以我们对一系列由于文化差异产生的称谓,规则之类的事情做了详细的明细表,稍后会分发给大家。先提前说一部分重点,本次训练时间预计在三十天左右,根据训练情况使合适的人成为“深航员”。我们选择暂时舍弃掉诸如“水员”,“航天员”,“航空员”之类的称呼,因为这会使得沟通出现歧义。在之后,日期待定,深航员们将驾驶“飞石-07”型深航机进行“深空潜航”任务,任务细节会在具体敲定人选后披露。”

徐威停顿下来,扫视了一遍在座的众人,接着说道:“基于雨国鹿角丘基地发射协议第一号文件,在此声明,任何从事深空航行作业的人员,都需提前对将会发生的,可能会造成的对人体的严重伤害,乃至死亡,包括精神损伤和长延迟性的,潜伏式创伤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在训练计划执行前,负责人有义务向待候选人介绍将会面临的危险,在知悉情况后,由待候选人自主签字完方可执行任务。”

徐威先是俯下身体,在座位前小桌上的纸质文件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而后庄重的说道:“基地第三任管理员徐威会继续履行自己的义务,保证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将深航员的生命放在首要位置,杜绝诸如“飞石回流”事件的发生。下面介绍自训练始可能会对深航员造成的伤害,第一点,训练机在训练场中的高速移动可能撞击……”

祁思夜猜测,由于“飞石回流”事件的影响,徐威的位置应该是紧接着从第二任管理员那里得到的,基地的文件也加强了对深航员生命的重视。

但是,从事这项工作,本就没有安全可言。在座之人,多是有过航天经验的专业人士,换句话说,他们早就习惯了顷刻死亡的事情,并为之提前做好了准备。

徐威讲完一大串的危险要素后,顺势讲到可以允许退出,本只是一句客套话语,却有一人提出自己无法承受这样高风险的行为。

他坐在室内的最后方,是一个青年,他质疑道:

“这个计划太过疯狂,一年时间,从原始材料到成型机,从奇怪发现时的全部死亡,到下一次航行,你们甚至没有勘察环节,实地测试环节,即使过程中万无一失,你们又如何证明猜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我无法接受这样草率的行动,我要求退出。”

徐威短暂迟疑后,轻微点头,表示他随时可以退出。

青年站了起来,来到门口,示意副官解除自动门的限制。副官并不情愿,迟迟没有动作。因为青年已经知悉会议内容,但他在这之后却不是行动中的任何一员,现在最好的方式就是拘禁此人,防止其透露会议内容。

徐威见副官自作主张不愿放行,他夺过了副官手中的权限药匙,遥控打开了厅门。

青年扫过副官,露出一丝不满,转身便朝着门口走去。在他面向外面,背对着众人之时,一根细箭从祁思夜的后方贴耳而过,射在了他的肩膀上,而后青年便直挺挺的倒向了前方。

祁思夜回过头来,看到李秋正手持着副官的短枪,瞄向门口。这个年近半百的中年人挺着右臂,狰目而视,此时宛如一个久历战事的老牌军人。

又一个问题浮现在祁思夜的脑中:李秋有没有提前知晓副官佩戴的是麻醉弹?也可能是他本就对待敌人,毫不手软。